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“英語”學習這件事,成了很多父母的心上大石。
父母總認為,如果沒有在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,就給他們開始英文學習,那么肯定會落在起跑線上。
這個學期,如何為孩子定制一個高效率的英語學習計劃?
閨蜜的孩子剛上小學,她從出生就隔三差五給孩子磨耳朵,可是到現在還是什么都看不懂也聽不懂,就愛聽中文故事,不喜歡英語……
她老跟我抱怨:“我要怎么辦???我和老公英語都不好,特別是口語,怕教壞了孩子,不教又著急,也試了很多方法:報早教班、看英文繪本、看英文動畫片......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,好心塞……”
那么,上小學后,孩子要如何學英語?怎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最有效的?
其實,無論是一年級開始學英語,還是三年級的小學生,這個階段都是學英語的最好時期,專業的啟蒙訓練,會引導孩子自然而然的愛上英語,讓家長事半功倍!
但是,現在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多得讓人眼花繚亂,有的主打一對一或者一對多交流對話,有的主打繪本閱讀,有的主打自然拼讀,還有的直接讓孩子背文章、講語法……父母常常容易在眾多的選擇中迷失方向。
其實,對于零基礎孩子來說,英語科最先要解決的問題,就是——
聽力!聽力!聽力!
01
母語就是通過聲音來啟蒙的
學英語也要從練習聽力開始
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孩子學習漢語的過程。
很多父母會認為,小學一年級孩子有了語文課,開始學拼音,寫漢字才是學習漢語。但其實并不是的。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聽周邊的人說話,到了兩歲左右開始說話,這些過程都是漢語的學習過程,而這種學習跟文字、拼音沒有任何的關系——
純粹是通過聲音來學習的!
所以說,中國的孩子的漢語啟蒙,就是從聽說開始的,而聽說之間的關系,一定是聽在前,說在后。只有大腦里儲備了一定的聲音,在說的時候才能夠自如表達。
而這個過程,也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人的母語啟蒙過程——沒有人一開始就要求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學習文字、拼寫和語法吧。
02
學英語最重要的事
要先建立英語思維
我們這一代的父母,大部分都是過了10歲才開始學習英語的,而且一開始就是從單詞、語法、閱讀開始學,根本沒有做過什么聽力訓練。聽到一句英語時,往往無法迅速反應,總要先把它翻譯成中文才能理解。
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沒有建立起英語的思維,總要利用中文來理解英語。這就是我們能看懂一篇英語文章,卻連最簡單的英語對話都應付不了的原因。
可是,語言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,聽和說才是最基本的表現方式。孩子學英語,無論背了多少單詞、學了多少語法,關鍵還是要學會用英語的思維去理解英語,并且會聽、會說。
03
學英語不該讓孩子痛苦
過程應該是自然無痛的
看到這里,你還會有疑問嗎?英語啟蒙就是要聽和說,并且最先要解決的問題還是聽,這樣的啟蒙方式才最為有效。有了基本聽力啟蒙,小朋友接下來學習英語才能做到水到渠成,就像學習母語那樣簡單。
那么,在英語學習上,為什么還是會有很多人熱衷在啟蒙階段加入閱讀、自然拼讀甚至語法的內容?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母語啟蒙過程是如此的自然無痛,很容易讓人忽略聽說的重要性,然而這恰恰才是最自然的語言學習過程。
大腦地圖有別于傳統英語學習,不受限于環境、師資、教學、個人學習能力等問題。大腦地圖結合在線科技和翻轉課堂。以人類大腦如何學習為基礎;首先從改善認知能力入手,讓學習者擁有一個“聰明大腦”;再進行“英文耳朵”的培養,能夠精準掌握每個英語的聲音;進而進行系統化的英語思維訓練,使之擁有一個“英文大腦”。